高都镇:党员干部筑牢防汛救灾“红色堤坝”

浏览次数:

高都镇:党员干部筑牢防汛救灾“红色堤坝”


8月4日晚,蒙阴县高都镇遭遇强降雨,当晚19时52分,据气象部门监测,6小时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。面对严峻汛情,高都镇党委、政府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,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闻“汛”而动、向险而行,在狂风暴雨中筑起一道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“红色堤坝”。

闻“汛”而动,吹响防汛“冲锋号”。“全体班子成员、副科级干部、管理区书记立即到岗到位!”当晚20时00分,在收到上级部门山洪灾害蓝色预警后,高都镇党委第一时间召开紧急防汛会议,科学研判雨情水情,迅速成立高都镇防汛指挥部,建立“1个指挥中心+6个管理区+24个行政村”三级联动机制。20时50分,30余名班子成员、副科级干部、管理区书记全部下沉一线,33个村党支部同步组建“党员突击队”,对全镇5条河道、95座塘坝、10座水库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“地毯式”巡查,确保隐患早发现、早处置。

向险而行,筑牢生命“防护网”。暴雨如注,党员干部的脚步却愈发坚定。在坦布林村,包村干部带领村“两委”成员蹚着积水,逐户排查危房群众;高都村党员干部在巡查中发现一处下水道出现险情,立即组织20余名党员群众用障碍物围堵,设置警示标志,提醒过往行人……据统计,全镇共出动党员干部180余人次,设置警戒线5处。

党旗飘扬,凝聚防汛“硬核力”。“关键时刻,党员必须顶得上!”这是高都镇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。蔡庄村老党员主动请缨值守河道险段,连续奋战4小时,这生动诠释了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”的深刻内涵。全镇33个基层党组织迅速转化为“防汛指挥部”,通过“党员联户”机制精准帮扶困难群众,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。

科学应对,交出防汛“高分卷”。此次防汛救灾的快速响应,得益于高都镇“平急结合”的治理体系。今年以来,修订完善应急预案,开展防汛演练7次,储备编织袋3万条、砂石料3000立方米、照明设备150套。同时,实施“1个指挥中心+6个管理区+24个行政村”三级联动机制,确保预警到村、到户、到人。暴雨过后,镇党委立即组织党员干部统筹推进道路清障、农田排水、河道清理等工作,全力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。

风雨砺初心,危难见真情。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,高都镇党员干部用担当诠释忠诚,用行动践行使命,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“战斗堡垒”的强大凝聚力和党员“先锋模范”的示范引领力。下一步,高都镇将继续把守护群众安全放在首位,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,把防汛救灾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庄严承诺!


  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